前言: 【實習日誌】前往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去校外教學
前往海洋科技博物館以後,
認識了魚的構造、這次更是利用資源回收物來製作屬於自己的立體魚,紙盒、色紙、小貼紙、
或是以繪畫的方式稍微點綴,一隻隻很繽紛又有創意的魚兒就這樣子誕生了!
老師也會提供不同的素材才讓幼兒有自由發揮;完成以後會讓幼兒有上台分享的機會,
除了能讓幼兒欣賞不同的作品以外也心相信藉由觀摩他人的作品能讓其他幼兒變得更有創造力。
引起動機: |
1.詢問幼兒有無吃過、看過哪些魚類? |
活動過程: |
1.分享「小金魚逃走了」繪本(透過故事內容與生活經驗結合聯想,例:圓形,眼鏡、輪胎) |
結束活動: |
讓幼兒恣意在教室內像魚兒一般自在的遊走(並撥放魚兒水中游的音樂),當音樂停止,每個幼兒的動作也都必須要靜止不動,請一位A幼兒說:「小金魚」,其他幼兒則需回答:「變變變」,則A幼兒即可回答想要變成何種動物。 |
延伸活動: |
發下色紙,利用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完成小金魚樣貌的衣服A4大小的作品 |
注意事項: |
1.當幼兒說出小金魚可能逃到大海的時候,需要向幼兒說明小金魚為什麼無法在大海裡生存的原因,教學前的準備與試教內容的正確性 |
分析與省思:
能夠站在台上教學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首先必須克服自己很緊張的情緒以外,還要對自己的課程熟悉並且很有信心。
需要確切的符合主題在針對孩子的年齡去設計,事前準備更是不能輕忽!
有目標的讓孩子能夠真正的學習才會是成功的教學,課程結束後的延伸活動。
還要了解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去加以調整下一次的教學,
透過教學的過程還能夠一邊檢視自己的缺失,教學相長的環境都能讓彼此受益良多。
讓這麼一次難能可貴的經驗很有收穫;不盡完美還有許多需要補足的地方,仍然虛心受教中。
延伸活動(幼兒作品):
這些恣意在水中悠遊的小金魚們各個都好有特色,創造的過程歡樂;
得到的回饋更是難能可貴(看見潛力無窮的創造力)-覺得充滿鬥志。
【實習週誌】遇到人生中的第一個教師節
【實習日誌】踏進紅班的初次見面
【實習小老師】揭開序幕薪火相傳的正服典禮